大學程式能力檢定
CPE完整簡介
大學程式能力檢定辦理要點
大學程式能力檢定考試規則


2022年起,CPE可向ICPC台灣的主辦大學推薦10個隊伍,參與ICPC競賽。

為了提升國內學生的程式能力,各大學相關教授於2009年組織了「國際計算機器協會程式競賽台灣協會」,做為跨校交流與合作的平台。該協會並於2011年2月通過「組織章程」、「大學程式能力檢定辦理要點」、「大學程式能力檢定考試規則」。為使組織更進一步法制化,以更順利推動各項事務,故於2013/11/30召開正式成立大會,正式名稱為「臺灣國際計算機器程式競賽暨檢定學會」(ACM-ICPC Contest Council for Taiwan,簡稱ACM-ICPC Taiwan Council),並成為內政部登記在案的正式學會。該學會下設有一個「大學程式能力檢定委員會」(Collegiate Programming Examination Committee, 簡稱CPE Committee),負責推動辦理CPE程式檢定考試。2022年5月,學會更名為「臺灣程式競賽暨檢定學會」(英文名稱為 Association of Taiwan Computer Programming Contest,簡稱為TCPC)。
CPE檢定首度於2010年6月由交通大學與中山大學跨校試辦,2010、2011年各辦理三場,2012年之後每年各辦理四場。預計未來每年都將辦理四場。
  1. 主辦學校:交通大學(2010)、中山大學(2011~)
  2. 電腦評判系統:交通大學(2010年6月~2013年5月)、銘傳大學(2013年6月~)
  3. 協辦學校考場:2010年:2~9校,2011年:19~21校,2012年: 25~37校,2013年:37~45校,2014年:39~46校,2015年:44~46校,2016年:42~49校,2017年:45~47校,2018年:43~46校,2019年:45~46校,2020年:41~44校,2021年:42~44校,2022年:40~46校(受疫情影響,部分學校停辦)
CPE的目標是做為全台灣「程式能力檢定」的標準,有如英文的多益或全民英檢。CPE的終極目標是提升全台灣學生的程式設計能力。有些大學規範學士班學生畢業門檻,CPE成績已被採計或可抵免,如下:
  1. 大同大學、中山大學、中正大學、中央大學、元智大學、台中教育大學、台北大學、台北市立大學、交通大學、金門大學、東華大學、虎尾科技大學、屏東大學、高雄大學、逢甲大學、雲林科技大學、勤益科技大學、嘉義大學、彰化師範大學、銘傳大學、澎湖科技大學、靜宜大學、聯合大學(另,交通大學、東華大學、長庚大學訂為碩士班畢業門檻)
有些大學已將CPE成績採計為碩士班入學招生參考標準之一,如下:
  1. 中山大學、中正大學、中央大學、中興大學、台中教育大學、台北大學、交通大學、清華大學、高雄大學、高雄科技大學、雲林科技大學
  1. 大學程式能力檢定 (Collegiate Programming Examination, 簡稱CPE),由學生透過線上程式設計,利用電腦自動評判,以檢測程式設計能力。
  2. CPE每年舉辦四次,跨校同步作業,節省各校系統維護與選命題的負荷。考場數量可彈性增加或減少。
  3. 現場程式上機考試,每人使用一部電腦,封閉與考試無關之網路。 考生不能攜帶任何資料進場。
  4. 正式考試時間 3 小時。以 ICPC 評分方式進行排名,有客觀的成績排序,有助於考生瞭解自己程式設計的能力。
  5. CPE題目來自著名 Online Judge網站 (已經超過4000題),或類似題目。 該網站收集自歷次程式競賽題目。CPE題目涵蓋易、中、難範圍,內容包含程式設計、資料結構、演算法、解題思維等,藉以檢測學生平均的程式能力。CPE適合大二「資料結構」課程以上的程度。為減輕考生準備CPE的負擔,並增進學習效果,有如下的變革:
    1. 自2012/5/29起,考題經研判比較簡單的三題,編排為前三題。
    2. 自2012/5/29起,除了評判系統的隱藏測資之外,每個考題另提供一組公開測資(與隱藏測資難易度大約相同),以協助考生除錯。
    3. 自2013/5/28起,每次CPE考試將至少有一題選自一顆星選集(共包含四十餘題)
    4. 自2013/10/1,除了隱藏測資、公開測資之外,另由評判伺服器提供隨機測資,以協助考生除錯。
  6. 自 2013/10/1 起,CPE 改採用「瘋狂程設」評判系統。
  7. CPE的用途廣泛,可做為
    1. 單一課程上機考試
    2. 各校校內程式設計競賽
    3. 學系畢業檢定
    4. 研究所入學考、廠商徵才
    5. 提升個人程式設計能力(比賽之練習)
  8. 大專在學學生均可報名(不限定學士班或研究所,亦不限定在自己學校考場,沒協辦之學校學生亦可參加)。社會人士亦歡迎參加。
  9. 報名費用:大專學生免費;高中以下學生報名費用400元,社會人士報名費用為500元。
  10. 證書費用:考試後七天,可開始申請成績證明書,大專學生、高中以下學生每份100元,社會人士每份200元,由 「臺灣程式競賽暨檢定學會」 頒發。
  11. 餘詳見「大學程式能力檢定考試規則
  12. CPE大事記:
    1. 2009/11:非正式成立ACM-ICPC Taiwan Council。
    2. 2010/06/09:由交通大學與中山大學首度跨校試辦,並定名為「Graduate Programming Examination」(簡稱GPE)。由交通大學黃世昆教授負責主辦與電腦評判系統之維運。
    3. 2011/01/01:更改由中山大學楊昌彪教授負責主辦,交通大學黃世昆教授仍然負責電腦評判系統之維運。
    4. 2011/02/23:本考試更名為大學程式能力檢定 (Collegiate Programming Examination, 簡稱 CPE)。
    5. 2011/06/29:訂定答對題數與成績等級之對應標準。
    6. 2012/05/29:開放社會人士可以參加CPE考試。
    7. 2012/09/25:CPE考試之後,以原題目辦理「短碼競賽」,由銘傳大學謝育平教授負責。
    8. 2013/02/25:出版參考書籍:「大學程式能力檢定:CPE秘笈」(作者:林盈達、黃世昆、楊昌彪、葉正聖、謝育平;出版社:美商麥格羅‧希爾)。作者版稅收入全數捐贈ACM-ICPC Taiwan Council作為推廣CPE之用。
    9. 2013/03/26:停辦「短碼競賽」。
    10. 2013/03/26:首次突破一千人到考(實際到考1047人),首次有社會人士參加考試。
    11. 2013/05/30:CPE考試納入104人力銀行,為廠商徵才勾選的選項之一。
    12. 2013/06:陸續與多家廠商簽訂「合作備忘錄」,廠商得採用CPE成績作為徵才的審查參考之一。
    13. 2013/10/1:改用「瘋狂程設」評判系統,由銘傳大學謝育平教授負責。
    14. 2013/11/30:「臺灣國際計算機器程式競賽暨檢定學會」(ACM-ICPC Contest Council for Taiwan ,簡稱ACM-ICPC Taiwan Council) 正式成立,並向內政部登記為社會團體。
    15. 2014/06:成績證明書等級由A, B, C, F等級改成專家級、專業級、進階級、中級、初級、零級,並加以說明其程式能力。
    16. 2016/03/22:首次突破2000人到考(實際到考2044人)。
    17. 2016/04/08:Sudo甄選四位台灣學生前往美國接受國際講師訓練,食宿全免。採計CPE成績為第一關的程式能力測驗。
    18. 2018/03: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」,採計CPE為「基礎學科先修課程認證考試」之一。
    19. 2022/5: 學會更名為「臺灣程式競賽暨檢定學會」(英文名稱為 Association of Taiwan Computer Programming Contest,簡稱為TCPC)。
    20. 2022年:開始可向ICPC主辦學校推薦10個隊伍,參與ICPC競賽。
  13. 歷屆協辦學校數量:
    1. 2010/06/09:2校; 2. 2010/10/11:6校; 3. 2010/12/23:9校
    4. 2011/05/25:19校; 5. 2011/09/27:17校; 6. 2011/12/20:21校
    7. 2012/03/27:25校; 8. 2012/05/29:30校; 9. 2012/09/25:30校; 10. 2012/12/18:37校
    11. 2013/03/26:38校; 12. 2013/05/28:40校; 13. 2013/10/01:37校; 14. 2013/12/17:45校
    15. 2014/03/25:45校; 16. 2014/05/27:46校; 17. 2014/09/23:39校; 18. 2014/12/23:45校
    19. 2015/03/24:46校; 20. 2015/05/26:45校; 21. 2015/10/06:44校; 22. 2015/12/22:45校
    23. 2016/03/22:45校; 24. 2016/05/26:46校; 25. 2016/10/04:42校; 26. 2016/12/20:49校
    27. 2017/03/28:46校; 28. 2017/05/23:47校; 29. 2017/09/26:45校; 30. 2017/12/19:44校
    31. 2018/03/27:45校; 32. 2018/05/29:46校; 33. 2018/10/02:43校; 34. 2018/12/18:46校
    35. 2019/03/26:45校; 36. 2019/05/28:46校; 37. 2019/09/24:45校; 38. 2019/12/17:46校
    39. 2020/05/26:42校; 40. 2020/06/09:41校; 41. 2020/10/20:43校; 42. 2020/12/22:44校
    43. 2021/03/23:44校; 2021/05/25:停辦; 44. 2021/10/19:42校; 45. 2021/12/22:44校
    46. 2022/03/22:43校;47. 2022/05/24:40校;48. 2022/10/18:45校;49. 2022/12/13:46校;
    50. 2023/03/21:47校;51. 2023/05/23:46校;